• 會員中心
  • 購物點數:
    0點
  • 購物車
    (0)
    共計:
    $ 0
  • 追蹤到貨

【知識分享】臉書IG一直滑,手遊一場再一場,小心罹患「媽媽手」

撰文者:Grace CARE



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,跟朋友互動聊天,手滑買東西,點餐外送,下載不完的手遊和修圖濾鏡,可能大多只用了一隻大拇指完成,媽媽手疼痛也在不知不覺找上門,
快看看下面要介紹的重點,關心一下自己和親人的黃金左右手:

本文重點:

● 教你快速檢測有無輕微的媽媽手
● 什麼是媽媽手? 只有媽媽才會有嗎?
● 有哪些舒緩治療方式?
● 還有哪些動作,哪些族群需要注意?


文章一開始請先看看下圖,你是不是都長時間用大拇指滑手機呢? 


如果是的話,快依以下動作快速檢測一下自己是否有輕微的媽媽手症狀



是否感覺到些微的疼痛,做完又有一些舒服呢?沒錯,你可能也有輕微的媽媽手喔!


別緊張,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什麼是媽媽手:
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(stenosing tenosynovitis),又稱「狄奎凡氏症」(De Quervain’s disease),主要是因為我們長時間特定姿勢的使用手部,使得我們的大拇指側(手背橈側)肌腱周圍腫脹增厚,壓迫到外展拇長肌(abductor pollicis longus) 及伸拇短肌(extensor pollicis brevis) 的肌腱和滑膜導致發炎腫脹,管道狹窄使得肌腱的滑動受限,嚴重時造成沾黏。


簡單的說, 媽媽手是一種慢性肌腱炎,不像是運動傷害拉到肌肉的急性肌腱炎,在不當的姿勢下長期使用拇指得到媽媽手後,需要很長的治療恢復期。
(若不確定是否已確診或手部在自然狀態已經疼痛,請儘速請教骨科復健科醫師。)


等等,那到底為什麼要叫媽媽手呢?

原來是因為早期最容易有媽媽手的族群大多是我們辛苦的媽媽,因為長時間張開手掌用虎口托著小嬰兒的頭部,三餐煮飯拿菜刀切菜,不停的手洗擰乾小孩衣服毛巾,進而罹患難治癒的媽媽手。



如何紓緩改善媽媽手?

  1. 自行注意姿勢預防惡化: 使用手機或其他活動時,避免一直使用大拇指,避免手腕朝拇指方向上拗出力。
  2. 靠外力提醒或固定: 已確診媽媽手時,使用肌貼或媽媽手護具達到物理上的拇指角度限制,讓拇指休息。平常慢性期可使用一般套拇指護腕限制手腕角度,避免過度上拗出力。
  3. 依循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治療: 包括物理儀器治療,徒手按摩治療,運動治療肌力復健,還有目前最新的快速再生療法。


除了滑手機還有哪些人哪些動作需要注意呢?

到現代專業分工的社會有越來越多使用手的職業病,如廚師、文書處理、生產線人員、搬運重物...等等都容易有媽媽手,媽媽手已經不是媽媽專屬的症頭了喔!
你身邊有哪些親人朋友需要多注意呢?請歡迎分享本文幫助他們儘速休息甚至就醫喔。
會員中心
購物點數:
0點
購物車
共計:
$ 0
追蹤到貨